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0(2 / 2)

加入书签

沈玉耀只希望大庄新长成的一代能吃饱饭,穿暖衣,不必因为饿肚子变得瘦瘦小小的。

“从南国贸易换来的高产粮种确实高产,但更多粮食均产自佛地,佛地一年三熟,不知其他地方能否效仿。”

户部尚书蔡有志说话时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小老头干了大半辈子了,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何曾想过,他竟有一天会因为国库太过丰盈而困扰,要去建造更多的仓库啊!

真的是一年一变,回想在庄太宗时期兢兢战战的日子,蔡有志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可以叫农司的官员仔细研究,只要他们能研究出结果,重重有赏。”

沈玉耀说完,又叮嘱蔡有志一句,“农司目前挂靠在户部之下,里面都是人才,你一定要保证他们过得舒心,不必吝啬钱财,若有人能研究出利国利民的东西,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农司是沈玉耀今年才搞出来的东西,之前她其实想要直接成立一个农业部的,但是满朝文武说什么都不同意,满嘴祖宗之法不可变。

其实是觉得那新成立的部门也不知是做什么的,哪儿能上来就有个位同尚书的领导。

那不等于在他们头顶直接空降一人吗?即便那人来头不小也不行!

沈玉耀也不好再这上面非跟文臣们对着干,她的目的也不是给新成立的部门的官员们树敌,让满朝文武孤立对方的。

所以干脆在户部之下,划出个农司来。

户部改成财政部,另立科研部的想法自然也是没有下文了。

自古以来便有的农都没那么快分离出去,别的哪儿有那么容易。

不过户部的压力确实是少了一些,沈玉耀认为自己的减负初衷是完成了的。

因为临近年底,从秋收开始就不停查账,数钱数到手抽筋,连续奋战月余,黑眼圈十分明显的蔡有志对于沈玉耀的初衷,完全不感兴趣。

他老头子也不知道还能干几年,这样下去就算心里很开心,迟早也得倒下了。

必须得多找一点帮手。

蔡有志,一个历来正直,三朝元老的老臣,突然悟了,他得找个办法,把肩上的担子分给别人一些。

这是给年轻人机会啊!

沈玉耀疑惑抬头,不知道蔡有志为什么突然面上露出笑容,难道大庄丰收,蔡有志这么高兴?

果然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只有这样的人才适合做大庄的尚书啊。

沈玉耀非常感动,“蔡尚书,这段时间真是多谢你了,等年后,朕欲在京城修筑日晷大楼,不知国库是否充盈,可以负担此事呢?”

日晷不是普通的日晷,而是钢铁日晷,也就是后代熟悉的钟表。

没错,钟表也被造出来了。

当炼钢炼铁的技术得到发展,技术也走到那一步,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

沈玉耀只给出一个大致的道路,科技成果就开始扎堆出现,那些已经开始熟练应用浦西带来的外族符号的大庄本土高智商人才,也就是大庄的科学家们,他们带给了沈玉耀太多太多惊喜。

“负担倒是可以,国库的钱财当然足够,可是人手……”

这附近的青壮年,能抽调的都去修铁路了,蔡有志实在是没办法来个无中生有。

“倒是不必太快,聘请壮妇如何?”

壮妇也是劳动力,而现在朝廷有钱,若是朝廷聘请,那日薪是相当可观的。

再加上有了滑轮组小推车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