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6 章 大冤种蒙家(2 / 2)

加入书签

大秦一向以理(礼)服人。

这个li可以是礼节,也可以是物理。

听话的,像百越那样,给的优待就多一点。不听话的,像西南的滇族,再过些日子就该被昆明族取代西南第一族的地位了。

扶苏灵机

() 一动:

“不知箕子侯国如今国内情况如何,若有两党相争,倒是可以扶持更听话的一党上位。”

最好他们自己就在内乱,比如老国君快死了,下头两个儿子争权。那样就是大秦挑人了,谁许诺的诚意更足就支持谁。

如果原先的国君春秋鼎盛、颇受爱戴,大秦非要扶持个新的上去,就很容易翻车,侯国内的臣民不一定肯任由大秦摆布。

好在继承人争夺本就是常有的事情。

最近没人争权夺位不要紧,最多等个十年肯定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只要大秦足够有耐心,总能找到插手的机会。

韩信已经有吞东胡逐匈奴的功绩了,不着急立刻就多打下个朝鲜。

别看附属国好像听着不如直接纳入版图那么爽,其实在朝廷无力管辖大量疆域的情况下,附属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附属国可以自己管那些琐碎的事情,宗主国只要把控住王室就行。

一般这样的小国不会形成蔓延多郡的叛乱,可以保证大秦本土的太平。他们国内出现叛党,顶多祸害他们自己那点地盘。

毕竟附属国是个独立的国家,和大秦之间存在边界。秦国会控制边境人员的流动,乱党跑不到大秦境内来。

虽说附属国有脱离的可能性,而一旦脱离,有些国家就会发兵攻打大秦。但这种事情可以通过掌控王室尽量避免,不像纳为郡县后那样每个县都得自己去防备。

等朝廷式微的时候,本来就管不住中央之外的大量郡县,更别提偏远的边郡了。都是管不住,维持郡县状态还是保留附属国状态,其实没什么差别。

要扶苏来说的话,附属国状态反而好些。

一旦成为郡县,就会被战乱波及。

附属国还能关起门来自己过小日子,等朝堂平乱结束后,他们看着情况有变能迅速归顺。而且战乱期间没受太多影响,就不需要朝廷费心去恢复建设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朝廷管不过来。

国家强盛、人才济济,能够掌控所有地界的时候,还是直接吞并最合适。不然自家的地盘出去一趟还得过个海关什么的,那也太麻烦了。

附属国的独立性在战乱时期是好事,但在和平盛世可就恰恰相反了。

始皇帝沉思良久:

“这倒和分封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年周天子也是因为管不过来天下九州,才搞分封的。最后天子只管都城附近的地区,其他地方都丢给诸侯。

现在这个附属国,也类似于诸侯国。只不过大秦会派兵过去镇守,也会直接插手他们的内政,自主权没有诸侯国那么大。

扶苏知道父亲对分封有意见,他自己也对分封有意见。

但九州之外的土地毕竟此前从未被华夏掌控过,一时半刻想要人家归顺谈何容易。反正那些附属国也不像诸侯国那么势大,暂且忍忍吧。

父亲已经一统九州,完成了前人不敢想的伟业。后头的地盘都是额

外赚来的,占不到不亏,多占两块血赚。

始皇明白儿子的意思。

一点点消化侵吞周围的地盘,消化不过来的时候就以附属国的形式给彼此留点缓冲时间。如此温水煮青蛙,待到后世便能彻底吞并了。

扶苏在舆图上把西羌、月氏、西域和朝鲜都标注了出来,这几个地区是他们预备以附属国形式慢慢吸收的。

别看就四块地区,加起来的国土面积相当可观,怕是比大秦四十八郡再加草原和东北一起都要大了。

客观条件如此,没有办法,只能采取折中的处理方式。

始皇帝眸色渐深:

“若朕能多活几十年……”

别的不说,月氏、草原和东胡,必然可以彻底吞并。再努力一把,西羌和朝鲜或许也不成问题。

唯有西域实在离得远,势力又过于纷杂。

实际上西域那边都不一定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聚落,难以如同月氏这般捡漏。离得远又还得挨个打过去,哪怕打下来了也稳定不下来。

除非西域也能出个厉害人物,一统当地。不过几十年太短,不一定能出,要是再晚出现的话,始皇就赶不上趟了。

扶苏不是很想听父亲提寿数的事情。

虽然这一世父亲保养得极好,四十多岁了看着还很年轻。可命数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万一父亲就是命定只有四十九年的阳寿呢?

所以扶苏用微笑掩下忧虑,只道:

“父亲定能百岁长寿。”

仿佛只要他这么说了,就一定会实现。

始皇看出了儿子的担忧,心下轻叹一口气。忧思过度容易伤神,也容易伤身,他不愿儿子再想这些。

于是故意抱怨道:

“旁人都说朕定能万岁无疆,你倒只说百岁了。”

扶苏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他们说万岁是在奉承父亲,心里才不觉得有谁能活那么久。我说百岁才是真心实意的,希望父亲能长寿呢。”

说过万岁的史官:……

庆幸自己没说过的蒙毅:……

史官感觉自己膝盖中了一箭,这种事情太子殿下心里知道就好,为什么非要挑明?

其实他也是很想陛下能万岁不死的,虽然他知道这不可能。但这不代表他说万岁就是在进行虚假的奉承啊,他的一颗真心太子殿下看不见吗!

太子拉踩起来完全不管别人死活的。

为了展示自己的孝顺,直接就把别人都打成阿谀小人、口是心非了。

幸好始皇陛下明察秋毫。

他替臣子们说了句公道话:

“倒也不仅仅是奉承朕,他们不过是觉得万岁说着更好听罢了。”

扶苏轻哼一声:

“父亲听多了好听话,就开始抱怨我不跟着他们学了。”

像是自家养的猫猫在指责你去外面被别的小猫咪喵言喵语哄得找不着北,回家后嫌弃自家猫崽喵得不

够甜软一样。

始皇帝从善如流地改口:

“并非如此,朕也觉得万岁听着太虚假了,还是阿苏说的百岁更真心些。()”

史官:……

就是说陛下您能不能有一点原则?刚刚还说不觉得臣子是虚情假意呢,现在就跟着太子一起拉踩了?

哄儿子的始皇爹是没有原则的,毕竟自家小猫咪为了自己付出那么多,多宠一点怎么了?

只是口头附和而已,谁也没有受到伤害。

为了哄儿子开心,始皇陛下还亲自去庭院里捡了几片好看的树叶,在侍者的指点下制成了叶脉书签,送给了爱子。

这招还是当初在齐地跟阴嫚学的。

当时阴嫚是送了贝壳给父亲,始皇这才意识到这些小玩意儿虽然随处可见又不值什么钱,可只要心意到了就是极好的礼物。

正巧之前听肤施县这边的人说叶片用吸水的纸张压制之后能够保存很久,始皇就试了试。

侍者有些惋惜:

“夏末和初秋的叶片更适合制作,如今才至盛夏,做出来的卖相或许会差一些。?()?『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始皇觉得不要紧,他本来就是拿来哄儿子的,心意到了就行。

扶苏收到后果然很惊喜,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用。

毕竟古代还没有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原始的纸张压制出来的会更脆弱些。

纸张发明才十年,肤施这边就有人拿来玩出花了。可见新发明能激发出更多思潮,光看这冰山一角,便能预见大秦日后繁荣昌盛的未来。

始皇成功把寿命的问题绕了过去。

这次的事给他提了个醒,以后不能再在儿子跟前提相关话题了。扶苏很怕父亲再次离开他,提多了怕会郁结于心。

这种事情唯有等九年之后,父亲当真渡过了死劫,扶苏才能释怀。在此之前,许诺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在肤施县和蒙恬商谈完河套的相关事宜之后,车架再次启程,继续往北走。下一站是九原郡的治所九原县。

九原郡如今的太守是杨端和,其女杨明舒在边境抵御戎人。杨端和自己坐镇县府,轻易不会出战,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女儿。

他儿子一开始也在九原这边,不过被姐姐的表现打击得有点狠。后来始皇陛下体恤这些军二代们,体贴地把人调去韩信手底下当小将了。

也不指望他们能捞多少战功,就是跟着韩小将军学一学。既然是因为能力不足才沮丧的,那就努力学习进步吧。

学得怎么样不好说,毕竟韩信这家伙写战报只写他觉得该写的内容。

韩信又不知道陛下调小将过来给他帮忙,其实是送来学习的。他以为就是普通的下属呢,完全没往那里想过,也没关注过小将们的近况。

反正打仗的时候,大家的表现都还行。

杨端和见到陛下之后试探着问了一下儿子的事,想看看陛下对自家崽子印象如何。

虽然韩信没关注那些

() ,当爹的杨端和还是着力打听了一番。他感觉儿子跟着学到了不少,就是不知陛下对这个学习成果可还满意。

然而杨端和哪里想得到韩信没领会君上的意思,只单纯地提了谁谁谁战场斩获了多少。始皇看这个也看不出来孩子是否进步,杨端和找他聊儿子属实找错了人。

面对心腹大将的试探,始皇也不能说他日理万机不知道小孩那头的情况。

所以陛下只好不动声色地颔首,说了句绝不会出错的万金油回答:

“虎父无犬子,将军何须多虑?”

说了,又好像没说。

反正小孩没犯过错,还立了点军功。哪怕表现得不如他爹亮眼,至少是有收获的,也不能算是堕了祖上威名。

杨端和摸不准陛下的意思,但想想应该不是心有不满,便放下心来。

他转而提议道:

“陛下既来了边塞,可要去登一登长城?”

来都来了,不去长城上看看多可惜。古人也讲究去名山大川打卡,换成奇观长城也是一样的。

站在长城上远眺塞外,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

始皇果然心动:

“九原郡似乎离边塞还远了些?”

如果要去登长城的话,还得再往边境走一走。驰道就修道九原,剩下的都是普通官道,走是能走,就是会颠簸许多。

杨端和也想到了这件事。

他们平时都是策马来往的,骑马的话感受不怎么感受得到路面是否平顺。实际上像水泥地那种过于平坦的路还会让马儿打滑,骑马对地形的要求没那么高。

杨端和总不能建议陛下骑马过去。

从这边骑马去边塞,快马加鞭确实也要不了太久,但那实在折腾人。在边塞骑马和在都城的校场里骑马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是养尊处优的陛下能受得了的。

更何况陛下一路从上郡至此,马车走得慢,如今已经彻底进入盛夏了。天气炎热,大热的天骑马那不是等着中暑吗?

在外多年险些忘了谨言慎行了,方才就不该随口乱提长城之事。

杨端和心下有些懊恼。

始皇帝一向宠武将,主动替他解围:

“也罢,不过是一点颠簸而已,朕还受得住。想来边塞的官道也不至于无人修缮,马车还是能过的。”

始皇是说了句玩笑话,但杨端和好像没有领会到。

数年不见,杨将军还没见识过恢复记忆后被儿子带得越发活泼的陛下。以前陛下可不会和他们开玩笑,一听这话头还以为陛下意有所指呢。

杨端和迅速头脑风暴,确定了边郡官道虽然因为来往多是骑马的缘故不怎么需要马车通行,可为了运粮也是认真修缮过的。

他长松一口气:

“陛下放心,官道尚算平整。”

始皇:……

上一次开玩笑没开成功,把人给吓着了,还是接见刚从百越回来的尉缭那次。没想到几年过

去,居然又来了一次。

始皇帝略有些郁闷,回去便与爱子提及此事。

“朕以前真的这么严肃吗?”

扶苏自然是不认的:

“父亲哪里严肃了?父亲待我一直很温柔的。”

史官欲言又止。

陛下待您确实温柔,可您也说了那是待您,亲儿子和臣子能一样吗?

蒙毅默默地把茶杯推到史官跟前,提醒他这次记得不要乱说话。合格的史官就该在君上聊天的时候保持缄默,免得一句话说错又成为被集火的目标。

史官:谢谢,你人还怪好的!

和蒙卿一起干活就是舒服,同僚不仅不嫉妒他活少,还会不计前嫌地帮助他。

他真是命好才能遇到蒙毅,不知道等以后他儿子继承他的官位后,能不能也有个蒙毅这样的好搭档?

史官认真想了想。

应该是有的吧,毕竟下一位帝王秘书好像是蒙毅他儿子蒙安。蒙安是个好小伙,听说和蒙毅很是相像。

好!他儿子命也不错!完美!

史官赶紧也给蒙毅倒了杯茶水,算是替他儿子未来可能会得罪蒙安的事情向蒙卿赔罪了。

感谢现在大秦人才不够,所以虽然明面上废除了官位世袭的制度,实际上有些特殊的职位暂时还是由父子相承。

譬如起居郎,家学渊源真的很重要,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位置,影响不大。比起那些,起居郎的忠心和有眼色才是第一位的。

又譬如郎中令,这个就纯粹是考虑到忠诚和才能了。再没有比蒙家更让君上放心的家族了,实在是蒙家家风好,蒙安自己也争气。

蒙毅被史官的殷勤搞得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蒙毅用眼神询问:史兄你还好吧?

史官:?再说一遍,不许叫我史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