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4 章 商业与货币4(1 / 2)

加入书签

【说起秦朝,就离不开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内部改制重组。】

商鞅变法的关键,是修改了三样制度:官制、爵位制度和税制。

修改官制,从职业官僚取代贵族世袭,开始大力吸引外来人才;

修改爵位制度,一是让平民有了靠军功获得爵位的上升途径,二是爵位不再能世袭,可以避免阶级固化;

修改税制,就是统一税收权力,贵族在自己的封地上不能直接收税,可以分红部分,但是不能阻碍国库的税收收入。

为了改革,秦孝公嬴渠梁还发起过几场在后世看起来极为奇葩的战争,对魏国的战争。

.

秦国,士兵一边整理着盔甲、干粮,一边与同袍抱怨:“咱们打了两次,两战两胜胜,但是每次打赢了就退回来,也不占领土地,也不抢人贵族,图啥呢?”

同袍冷静地磨着自己的武器,让青铜长矛更为锋利,一边随口道:“你管他图啥,让你打就打,让你杀就杀,废话忒多。”

士兵看了看自己武器,都已经砍钝了:“这不是又来第三次,我担心还有第四次。”

说话的时候,另一位同袍也来插话:“也不抢土地也不抢人,白白送死,谁不想回家。”

打磨武器的士兵看到刀口磨得锋利发亮后,浇上清水,再擦干,站起身来:“行了,少废话,不想送死就好好准备。”

几个士兵叹气几声,抱怨归抱怨,也没法改变朝廷的命令。

他们这些做小兵的,最后还不是得好好听命,多做些准备,免得上战场送死。

等到秦军响起集结的军乐,一群士兵甩掉所有杂念,跟着行军,出发到了魏国边境上。

当前进的鼓声响起,将领一声:“杀——”

杀戮的血液被点沸,士兵们跟着往前冲,喊着口号,挥舞着兵器:“杀——”

喧哗声震天中,眼前只剩下一片血腥之色,最后,战争结束了,大秦迎来了第三次胜利。

但是,再次撤军,没有占领分寸魏国土地。

将领看着活下来的士兵,吩咐点清他们杀死的人头,并且带来了好消息:“按照杀死的人头,计算军功。”

在一群士兵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将领宣布:“大秦以军功授爵,你杀的人头多,以后也是有田地有爵位的大人物了。”

“我有爵位了?”

士兵们不可置信,直到拿到了朝廷给的赏赐,终于激动到失控大笑,

“哈哈哈哈,我有爵位了!”

打磨兵器的士兵淡淡笑道:“我比你更高一级。”

士兵闻言有些羡慕:“早知道听你的,多杀点。”

至于没占领魏国土地,管他们什么事,好处已经拿到手了,魏国不魏国已经不重要了。

而对于秦王来说,改革已见成效,同样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魏国的那点土地根本

不重要。

.

“大秦这是在用魏国练兵,虽然没有占领土地,但是杀人是实实在在的。”扶苏看到身边年幼的弟弟妹妹似乎不理解秦孝公的做法,特意解释道。

说完,忍不住感叹了一声:“魏国明明也有许多人才,可惜了。”

秦国公子公主们自然是离嬴政最近的,哪怕扶苏压低声音,嬴政也听到了这一句话,淡淡地瞥了儿子一眼。

李斯也抬头看了扶苏一眼,眼神微动,还是快速挪开视线没有暴露自己的情绪。

他只是在心中啧了一声:你可惜什么,若是魏国一直那么厉害,哪还有你秦国公子的身份。

对于李斯这样野心大能力也大的臣子而言,对始皇帝是心服口服,但是对扶苏,哪怕接受了对方作为大秦继承人,论能力还是有些看不上眼的。

但是为了大秦的稳定,也为了自己的晚节不被唾骂,李斯索性闭上眼睛不去看。

罢了罢了,大不了扶苏公子上位后自己也学一下范蠡,弃政从商,去做个富家翁。

范蠡能成为“陶朱公”,韩非能成为“韩非子”,自己没理由只能当个奸臣。

他老李,也是很厉害的!

【虽然历史上改革变法很多,商鞅变法听起来好像一蹴而就马上就见成效,事实上,单独是第一阶段的军功制改革,就用了十年时间。】

【秦王深知,拳头就是硬道理,先改革军制掌握了兵权,再改革官制和税制,对旧贵族下手。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历史书上简简单单几百字讲述的那么简单。】

荆咕先放商鞅变法的军功制改革不是偏题,这是商鞅变法的先驱改制。

在军功制度实行,从民间提拔到了足够的人才,秦王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后,又开始改革官制和税制,从旧贵族手中一点一点收权,旧贵族哪怕有抱怨,秦王也不在乎什么,因为手里已经用了自己的军队。

可以说,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离不开秦孝公的支持,也离不开君臣二人的深谋远虑,步步为营。

再对比一下后世失败的变法,不是君王掉链子就是大臣互相撕扯落入政敌陷阱,从内部就注定了失败。

.

宋朝想要变法的宋仁宗、宋神宗,齐齐感觉仿佛在被天幕点名批评。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变法,又被称为“庆历新政”,从公元1043持续到1045年,不到三年,失败告终;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又被称为“熙宁变法”,从公元1069持续到1085年,宋神宗驾崩后,变法失败;

甚至后世出名的奸臣蔡京,在宋神宗时期还举行过二次变法。

蔡京是王安石提拔,二人曾是师徒关系,蔡京起初还继承了王安石的遗志,在变法中继续宣传和使用王安石的政策,变法持续二十余年。

然而,如同裴矩在面对隋炀帝与唐太宗时表现出来的奸良两面,蔡京在遇上不同的皇帝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一

面。

在有意变法的宋神宗时期,蔡京改革经济制度,颇有成效。蔡京改革的茶法和盐法得以长期继承和发展,不仅被南宋所沿袭,而且对元、明茶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到了宋徽宗时期,蔡京迎合宋徽宗的喜好,大兴花石纲,曾经的兴经济政策变成了横征暴敛,各种为非作歹,敛财讨好帝王,最终成了后世赫赫有名的奸臣。

不得不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封建时代,帝王的喜好与昏庸与否,决定了大臣的能力往哪个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清朝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在103天内颁布了100多份诏书,跟乾隆皇帝写诗40000多首一样,看起来数量多的花团锦绣,事实上无一精品。帝王急急忙忙改革,哪怕没有政敌,也会是下一个王莽,昔日的支持者也会因为不切实际变成今日的反对者。】

玄烨:“……”

听到光绪皇帝103天内颁布100多份诏书,玄烨已经是眼前一黑。

再听到乾隆皇帝写诗40000首结果无一精品,玄烨感觉胸口也有些闷闷的痛。

这都是什么糟心后裔!当皇帝干活,什么时候要这么冲量了!

你这么能冲量,就不能把拼数量用在批阅奏折和办公时间的数量上吗,这些不肖子孙当皇帝都是在干什么!

玄烨气得脑袋一阵发懵,梁九功连忙沏了一杯清火的浓茶递过去,玄烨一口闷了还不满,又递过去再来一杯。

现在什么品茶的心情都没有了,他只觉得气得口干舌燥,气血上涌,急需要清火降压。

一连喝了三杯苦茶水,玄烨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朕倒要看看,这一次又有多少不肖子孙要气朕。”

【大秦以法立国,秦“法”的核心,就如同儒家的“礼义”。】

秦法非常详细,从已经出土的云梦竹简和睡虎地竹简来看,已知的秦法有30多种,其中经济法就占11种:

《田律》《仓律》《厩苑律》《牛羊课》《金布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司空》《关市》《效律》等。

这些经济法律都是为了规范商业,可见,秦朝并不是完全的打压商业,还保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重商思想,有商业兴国的概念。

.

刘彻酸溜溜:“后世对大秦可真是喜欢,律法都研究的如此之多。”

这样的全面,不知道对汉律有没有研究。

主父偃一句话就把刘彻安慰好了:“陛下,后世都是汉人,汉承秦制,汉人研究秦律也是在研究汉律。”

刘彻不酸了,心情好了。

“没错,后世都是汉人,比大秦多好几倍。”

【后世都喜欢说秦法严苛,这是一个很大的黑锅。在秦简没被发掘出来之前,大秦背负了好多年的黑锅。】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大秦的律法,比儒家所记载的要科学,也要严谨许多。】

比如,赏罚分明。

无论是上战场、种地、做工、经商还是从政,只要你做出了成绩,都可以以功授爵。

有了爵位也不是虚职,朝廷会给你相应的房子、土地,而且这些可以转让出售,也可以用爵位换取家中坐牢的亲人出狱。

比如,以实事为主,不喜欢溜须拍马。

商鞅变法刚开始时,秦人觉得新法严苛,痛骂和抗拒的不少,骂商鞅的也不在少数。

在后面感受到了新法的好处,又开始夸奖商鞅,吹他的彩虹屁,而且这批人与之前骂商鞅的是同一批人。

这时商鞅并没有觉得扬眉吐气,而是严肃地把对方投入大牢——不是记仇,是觉得这种吹捧容易让人得意忘形;

再比如,秦法还有一条罪名:功而不受赏,为罪。

说到这里,荆咕特意放出了一条现代的影视剧视频,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觉得有些搞笑:

【假如明清时期的儒生穿越到秦国会怎么死?】

大秦的以功换爵制度,后来从军队蔓延到方方面面,无论是种地、经商还是其他,只要有功就赏。

哪怕是明清的儒生穿越来秦国,哪怕思想与大秦主流的法家思想不和,若是单纯的兴私塾教化民众,也能得到朝廷的封赏。

当大秦的官员来宣布给儒生的奖励:“赏爵位……”

儒生习惯性的谦虚一句:“小生实在是愧不敢当……”

结果刚刚表情和善的官员脸色一变,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从腰间拔剑架在儒生的脖子上:

“功而不受赏,为罪,来人,把他抓捕入狱稍后处置!”

儒生:!!!

儒生被一杀。

.

儒生经人提醒才知道,秦法中明确规定:功而不受赏,为罪。

这种理论,其实孔子也有。

鲁国曾经有一条法律,鲁国人若是在外见到鲁国同胞沦为奴隶,只要能赎买回国帮助恢复自由,鲁国可以给予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几个鲁国人后,拒绝了赏赐,结果被孔子痛骂一顿,因为子贡拒绝了赏赐,后面的其他鲁国人可能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自掏腰包赎人了也不能要求赏赐,要么直接选择不赎。

孔子另一位学生子路救了溺水者,接受了溺水者的牛,子路大大方方收下,孔子反而表扬了一番。因为这样可以鼓励其他人救人。

儒生想起圣贤的典故,反映了过来,连忙求饶,一开口又顺嘴了:

“大人,法外开恩啊!”

“法不外乎人情,我这也是不知者无罪……”

“什么?”官员大惊,本以为普通的罪犯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说出这样反.叛的话来。

“法就是法,什么人情,大秦以法立国,你这是动摇国本,斩!”

儒生:!!!

儒生被二杀;

.

秦昭襄王嬴稷重病,儒生想拍马屁,故意发起倡议:“君上如今病重

,我们不如让老百姓自发捐钱,筹钱后买牛杀了祭天,为君王祈福。”

贵人倡导,小吏宣传,经过商鞅变法后对新任务都比较顺从的黔首哪怕不舍,也还是捐出部分钱财。

最后,提倡的官员拿着众筹的钱,去买了牛,宰杀,祭天,祈福。

最重要的是,还要写奏折上去,让君王知道自己的诚心。

儒生用尽了自己的华丽辞章一通赞美,最后表示:“陛下,这是黔首对您的敬爱,是黔首为您在祈福!”

嬴稷感动了吗?

可感动了,病愈后立刻下令廷尉府彻查。

嬴稷听到祈福消息,勃然大怒:“谁人号召的如此荒唐之举?知不知道耕牛多么重要,杀牛祭天,这是为寡人祈福吗?这是想斩断大秦的根!”

儒生被三杀……

.

明清的儒生:感觉被针对……

他们果然与大秦八字不合,互相嫌弃。

“这哪里有问题了?不就是一句话,怎么能因言治罪!大秦果然是暴秦!”

“法不外乎人情哪里有问题了?连情义都没有,秦法过于严苛了!”

“耕牛是重要,但是谁祭祀不用三牲?天子之礼理应用最贵重的牺牲,这样的诚意,秦王竟然看不到,不愧是秦王!”

儒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放在明清时候的环境,看起来完全没问题。

但是儒生们不知道,秦王不是后世封建专.制集权的皇帝,朝廷也不是秦王一个人的一言堂,嬴稷下令彻查后,律法一道道往下传,要经历百官的审查和证据。

在真实的历史上,真有官员众筹后给嬴稷祈福,事后嬴稷给丞相下令,丞相给廷尉府发公文,廷尉府再往下命人彻查,最终结果呈上去,所有参与者被判罚甲两副,也就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置办两套铠甲交给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的所有重臣都认为,耕牛比给君王祈福重要。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是封建君主集权到了巅峰与还未进入封建社会、处于奴隶制与君主专.制过渡期的差别。

此时,大秦的君臣也在惊叹加嫌弃:“后世这都是什么风气,杀牛祈福?牛又不会治病。”

“律法就是律法,讲律法的时候讲什么人情,那还要律法做什么。”

“不要赏赐这又是求高风亮节吧?真高风亮节君王给你封侯拜相也拒绝才是真君子。”

群臣在议论,百家也在议论,犀利的法家看热闹一般,时不时嘲讽儒家两句,让儒家更为悲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