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零九章 事发(二更)(2 / 2)

加入书签

她丝毫不怀疑宋璟辰在说谎,一把将压在自己身上的人推开,起身就要下床,一边嘀咕道:“若是他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我就跟他没完……”

宋璟辰挑了挑眉,连忙将人拉住:“他已经知道错了。”

“唉?”

宋璟辰煞有其事的点头:“为了补偿,他送了一个暗卫给你。”

所以给暗卫只是补偿,你不用觉得欠了人家的人情。

沈易佳懵,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比如,大晚上的,美人相公是何时跟靖安王见的面?

宋璟辰却没再给她继续胡思乱想的机会,自顾下床帮沈易佳穿好鞋,拉着她出了房间。

天光微熹,四处静悄悄的。

宋璟辰突而对着空无一人的院子唤:“幽一!”

这么诡异?沈易佳缩了缩脖子,不停往宋璟辰身边凑。

只眨眼的功夫,一个人影突而出现在两人面前。

“他他他……”沈易佳指着幽一他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个大活人在她身边,她为什么没感觉到?

“幽一是他的名字。”免得沈易佳再神神叨叨的怀疑自己被鬼盯上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幽一嘴角抽了抽。

宋璟辰叫出他的名字,他就知道,王爷果然把他卖了!

魍魉卫绝对服从命令,他抱拳单膝下跪:“幽一见过小姐。”

沈易佳并不是真的傻,她很快就想明白了,之所以自己感觉不到幽一的存在,是因为人家厉害。

转而又想到在擂台上偷袭她的人,她问:“在擂台上,有人偷袭我,是你出手救我的?”

幽一:“属下只是听从王爷的命令。”

果然。

沈易佳点了点头:“那你跟那个人谁更厉害?”

“许久未曾交手,不知。”幽一实话道。

他跟夜魂分别保护不同的主子,虽说从小一同训练,实则连对方的模样都不清楚,包括他跟轩辕策身边的其他几个魍魉卫也是一样。

且先帝将他们送给两个主子之前,下的最后一个命令是,不准对两人中任何一人出手。

也就是说,哪怕轩辕策和国君反目了,吩咐他们去杀了对方,他们也不会出手,这也就导致魍魉卫之间根本没机会交手。

……

沈易佳得了一个免费的护卫,第一时间就是吩咐他去保护宋璟辰。

结果发现,她说什么幽一都听,唯独这个,对方根本不搭理她。

沈易佳气得跳脚。

宋璟辰好笑的安抚她道:“好了,我身边还有南风,用不上他。而且,让他留在你身边我才放心。”

沈易佳只能作罢。

退是不可能退回去的,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自从身边多了这么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沈易佳时常突然来一句:“幽一,我看到你了,你别藏了。”

也因为她时不时来这么一句,于是等魍魉卫再次汇合时,其他人发现,幽一隐匿的本事突飞猛进,简直让他们望尘莫及。

这是后话。

皇帝大寿过后,之前积压下来的案件也被一一提了出来。

其中除了湖底沉尸一案,最让众人哗然的便是松山县县令私自开采铁矿一事。

一说到铁矿,往往就会让人联想到兵器。

私自打造兵器……

大家第一反应便是,这县令莫不是想造反不成?

而提出这个案子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太傅自己。

他声称自己在松山县的家仆上山打猎,因不小心撞破有人采矿被杀人灭口。

赵太傅觉得不对劲,便派人去查,不想查到那是一处铁矿,而私自开采之人正是松山县县令。

杨县令自知事情败露,不想拖累家人,自焚与家中。

皇帝震怒,派人去松山县,在县令家中搜到了一封认罪书,认罪书上言明了铁矿是被他卖去了外邦人手中,皇帝派去的人甚至在他家中搜到了大量钱财。

包括涉案的松山县其他官员,也一致指认是杨县令逼他们这么做的。

其实他们都知道京中还有人参与,无奈除了杨县令,其余人并不清楚到底是谁。

与其胡乱拉扯出他们根本得罪不起的人,还不如咬死杨县令。

毕竟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除了认罪书,另外还在杨县令家中搜出了账册。

所有交易涉及到的金额,以及那些银钱分配,上面都写得一清二楚。

最后对下来,竟同在杨县令家中搜出的银钱数目一般无二。

最讽刺的是,账册中最大的一部分银钱竟然都被他悄无声息的送到了皇帝手中。

也就是他死前,送往京城的那一份寿礼。

想到那成人高的金像,皇帝气得连磕了三枚丹药才缓过劲来。

“好好好,好一个杨开明,在朕眼皮子底下就敢如此胆大妄为,朕都不敢想,我泱泱大夏,像他这种蛀虫到底有多少?”

“陛下息怒!”一众大臣连忙叩首高呼。

“息怒?你们让朕怎么息怒?”皇帝将奏折全部扫落在地。

这杨开明一死了之,让他想泄愤都泄愤不了。

皇帝在朝中发了一顿火,又当场认命赵太傅为钦差大臣,替他巡查各地官员。

下朝后,大臣们看赵太傅的表情各异,有羡慕有同情,更有防备。

这赵大人也是厉害了,一举报一个准,还都不是小事。

赵太傅没搭理他们,反而快走几步追上走在前面的宋璟辰:“忠义伯。”

宋璟辰回头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赵大人有事?”

赵太傅脸上闪过得意之色:“无事,只是想提醒忠义伯一句,能回京不易,忠义伯该惜福才是。

莫要追着往事不放,否则,陛下怕是也不会放心啊。”

“是吗?”宋璟辰冷笑,拂袖离开。

在赵太傅看来,他这是气急败坏了。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