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7章 君臣典范,一代圣贤(2 / 2)

加入书签

而丹池仙子,正是这个部落供奉的神灵。

虽然部落早已消失,但丹池仙子的传说依旧在当地流传着。

时至今日,丹池附近的百姓每年还会举行祭祀,祈求丹池仙子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丹池不灾。

按理来说,这样的神庙不应该荒废,奈何冉国与邻国发生摩擦,双方曾在丹池附近交战。

附近百姓担心受到战争殃及,在战争开始前就抛弃农田宅邸逃往了外地。

后来战争结束,虽然有部分离去的百姓回归,但归来者不过十之二三。

他们归来时,神庙已经残破,虽不似现在这般,可想要修缮也需得不少银钱。

百姓刚刚遭逢大难,一时半会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银钱,只能慢慢想办法筹措。

可不等百姓们筹措好修缮神庙的资金,冉国国君为了富国强兵的梦想,向国内百姓一再加税。丹池百姓不堪税赋重压,只能再次逃离故土。

修缮丹池神庙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最终荒废。

现在丹池附近的百姓虽然依旧会祭祀丹池仙子,但已经不来这座残破神庙。

也就附近猎人,或者旅人从这里路过,会在此地歇息片刻。

荀虞回想着神庙的过往,道:“倒是不甚了解。”

听到这话,众门徒纷纷露出了然之色。

问话那人更是骄傲地昂起了脑袋,哼道:“难怪如此不知礼数。”

“此地可是冉国国君子辉为纪念炎公丹池会盟所修建。”

“想当年,炎公在荀相的辅佐下,在此地与天下诸侯达成盟约,尊王攘夷,以定天下。”

“此等壮举,此等王德,正是我辈应该学习的道理。”

他话音落下,引得一众弟子叫好称赞。

并非因为他学识渊博,知晓神庙的来历,而是.......

“说得好,炎公与荀相,君臣和睦,君和臣贤,实乃天下君臣之典范,王道之经典,正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哎,回想当年,荀相与炎公在此会见诸侯,不知该是何等威风。”

“此言差矣,荀相与炎公之事,不当用威风,而应以道论之。”

“尊王攘夷,平定天下,实乃再现上古圣王之道。”

“帝君分封诸王,令祁天子保境安民,这才有了祁国基业。荀相匡扶炎国于危难之中,使炎国霸业初成,但谨遵礼数,不曾逾越半分,何等贤明,何等圣明。”

“哎,若是当今诸侯有炎公、荀相那般胸怀,何至于天下纷乱至此。”

童夫子的诸位弟子议论着,倒是忘了荀虞的事情。

他们言语中对炎公与荀虞赞不绝口,称之为王道之继承者,匡扶者。

而这并非没有缘由。

童夫子以仁为道,渴望恢复王道礼制,让天下安定,百姓安宁。

而自古以来,能做到这点的人屈指可数,其中又以炎公和荀虞的事迹最为典型。

君臣相合六十多年啊!

君主成就臣子。

臣子成就君主。

于君王而言,若是能得荀虞这样的贤才,可让国家富强,成就霸业,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于臣子而言,若是能成为荀虞这样的臣子,权势无两,一展抱负,同样是做梦都能笑醒的事情。

于士人而言,炎公与荀相君臣相合,六十多年无争端,无矛盾。

君主在臣子的辅佐下成就霸业,臣子至死享受君主的信任与荣耀,死后更是创造臣子应当享受待遇的新纪录。

这是什么?

这就是人生赢家!

这就是完美的君臣案例。

当今时代,百家争鸣,诸子传道,凡是谈及往事,谈及历史,谈及君臣之道,无不讲述炎公与荀相的事迹。

童夫子也是如此。

在他看来,炎公与荀相简直是千古楷模,君臣关系完美的具现,君臣相处的最高境界。

最重要的,荀相与炎公完美践行了帝君圣谕。

王德!

什么是王德。

敬天保民。

帝君当年分封氏族,所颁布的圣谕。

这便是君王应有的品德,应有的德行。

臣子侍奉君王,并非无条件地遵从,无条件的忠诚。

首先,君主得他娘像个人,善待百姓,善待同族。

君主若是无德,怎么敢要求臣子以礼侍奉?

想屁吃。

而荀相和炎公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点。

夫子如此推崇,弟子们自然也是如此。

只是.......

听着众人的评论,荀虞神情复杂地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